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,我国医药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。
雷平提到,当前仍然存在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,仿制药、中药、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控制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。这就要求现阶段药品监管部门既要全力支持创新产品研发,也要全力支持仿制产品迭代升级,推动全产业链规模、质量整体提升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,模仿创新仍然是我国企业药物研发的主流,在新药研发上我国虽然取得很大的进步,数量增加不少。但我国发现的药物作用新靶点、新机制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原始创新新药产业集中度较低,同质化重复现象严重,目前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。
“基础研究和新药创制在驱动方式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很多不同,需要有一个桥梁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认为,有的药物研究历时将近40年,要给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、向产品转化足够宽松的环境。
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提到,现在医药原始创新的难度加大,靶标确认应该由学术界、企业界加强合作、联合突破,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,避免低水平竞争和资源浪费。
“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、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协同攻关,和对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防治研究,努力推动产出一批具有原创优势的中药新药,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研发模式,鼓励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,推动重大新药创制。”王志勇表示。
金壮龙提到,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统筹发展和安全,加快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,全面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,让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、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。需要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,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,增强重点产品保障能力,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。
加快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
医药工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,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。医药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,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医融合。
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敬桢介绍,集团2020—2023年累计科技投入和工业设施投入500多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%。下一步,加快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,加大以获取核心技术为目标的并购力度。
“推动产业链的紧密创新,可以汇聚医院、科研院所等机构来共同成立GCP(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)联盟,通过联盟来支持创新药的快速通道和专业服务,并最终促进缩短其上市进程。”中国通用技术(集团)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慧冬表示。
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认为,医药产业链的升级,一是要推动关键环节的数字化,我国在石化、印染、家电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全球领先,医药产业也可以参照这一路径;二是要注重绿色低碳发展,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节能减排来降低能耗;三是在原料药优势的基础上,要大力发展高端制剂。
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紧落实《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要研究设立国家医药工业战略咨询委员会,推动组建医药产业链研究院,积极打造医药产业基金,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,共同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北京医药产业资源要素丰富,创新实力突出,产业基础深厚。北京市将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产业集群。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为医药技术创新打造优质生态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医药产业发展扩展广阔空间。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,推动医药审批流程优化提升。积极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,为国际医药合作创造更多机遇。
联系人:李先生 | 电 话:0519-88057158 |
手 机:18861261681 | 大宗货物联系:18861261681 |
传 真:0519-82059159 | 地址:常州市钟楼区龙江路6号城西物流市场 |
友情链接:常州货运公司